淘气堡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明末逐鹿天下 > 章节目录 第137章 称王大典
    开元4328年,九月初九,上午九点九分九秒。

    祖庙黄帝石像旁边,黄金大炮的拉火绳被苏河亲手拉动。

    黄金大炮装有空包弹,只会发出巨大的响声。

    砰的一声巨响。

    向汉中城所有人宣告,称王大典正式开始。

    祖庙太祝,太常寺卿宋康年负责称王大典的礼仪。

    他高声大喝:“称王大典正式开启,  有请秦王苏河祭祖。”

    苏河穿着明黄色的龙袍,龙袍上面绣着五爪金龙。

    上衣袖子上绣着纺织炼铁,裤子绣着稻穗、麦穗和红薯。

    苏河头戴冕冠,腰间别着宝剑,走向黄帝石像。

    他给黄帝鞠躬,转过身面向参与称王大典的众人。

    他右手高举宝剑,道:“我苏河今日称秦王。

    传承华夏文明薪火,传承炎黄二帝血脉,  传承诸圣思想。

    暴明无道,致使千里无鸡鸣,人向食。

    我苏河,今日将带领天下万民,讨伐暴明。

    今日我称秦王,给百姓承诺。

    凡我秦王府治下,耕者有其田。

    凡我秦王府治下,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苏河选择自立为王,不是上天授予,也不是祖宗赐予。

    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能力获得。

    自古以来,兵强马壮者为王。

    史书再怎么掩盖,给开国皇帝加光环,这个根本原因无法掩盖。

    苏河说完,  激昂的音乐声和百姓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王自用在人群中,  观察苏河称王的举动。

    苏河今日称王,他能看出许多百姓,是真心支持苏河。

    他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种表情演不出来。

    王自用那时候称王,只要有百姓来庆贺,每人发五斤粮。

    陕北那时干旱好几年,当地极度缺粮。

    他给这么珍贵的奖励,百姓脸上都没有现在他看到的这种笑容。

    “王爷,苏河称王和您不一样,他怎么没有祭天。

    我看大王和闯王称王时,他们都祭天。”

    王自用看着自己的亲信,纠正道:“不要叫王爷,容易引起其他人误会。

    我们先在寄人篱下,叫我王头领就行。

    等到我从苏河那里借来一批粮,部下发展壮大,有兵才能成为王爷。

    不进行祭天,应该和他们信的那个什么祝师有关系。

    我是看不懂苏河的做法。”

    ………………………………

    祭拜完黄帝,苏河已经自立为王。

    他在宋康年等祝师的陪同下,把自己认的远古祖先炎帝和父亲苏三牛的排位,摆放在祖庙之中。

    这个流程,  是整个称王大典,最为繁琐的流程。

    苏河本想简洁一些,  但苏母和他的叔叔伯伯,  还有一些文官都规劝。

    要敬重祖先,展示自己的孝道,礼仪应该厚重一些。

    他像一只提线木偶,再宋康年等礼仪官员的安排下,进行非常复杂的仪式。

    宋康年还在这个过程,念着很复杂的祭文。

    向苏河的祖先祷告,他们子孙后代有人称秦王,让祖先在冥冥之中保佑苏河。

    苏河走完所有礼仪,他感觉自己身上都有些酸痛,重新走回祖庙广场。

    面向广场上众多的百姓说道:

    “我苏河今天为秦王,我的权力不是上天赐予,也不是祖上传承。

    我苏河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出身。

    我所拥有的权利,源于秦军的将士们,源于秦王府治下的百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跟着我苏河,一起推翻大明朝,你们都有机会封侯拜相。”

    苏河说出这句话,在场的所有百姓都沉默,随后响起热烈的掌声。

    “封侯!封侯!封侯!”

    百姓们不断欢呼着这两个词。

    汉中学子林文静和四川学子莫雨庭结伴来到祖庙。

    他们经常讨论下个月科举考试的试题。

    莫雨庭听到苏河这么说,他身体都在颤抖,震惊的询问道:“秦王殿下,他怎么敢这么说。

    直接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就不怕治下的百姓造反。

    我感觉野心家也有很多,直接喊出这句话,会催生很多野心家。”

    林文静听到苏河的话,陷入了思索。

    他回想着苏河在汉中和四川实行的政策。

    “莫老弟,我觉得秦王殿下认识的很清楚。

    各朝各代都执行愚民政策,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唐太宗。

    他也没有想让所有人都识字。

    管理一群不识字的愚昧农民和管理一群精明的精明农民。

    官员消耗的精力,那是完全不同。

    除非当权者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大致相同。

    才有动力普级教育,尽量让所有人识字。

    百姓识字开化之后,再想欺骗他们,那也是千难万难。

    只要读几本史书,就会发现这句话是真的。

    我们跟着秦王殿下,也有机会封侯拜相。

    这个也是我们千里迢迢赶往汉中,参加科举的重要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奋斗成为一名皇帝。

    他家穷的父母兄弟都饿死,这也不影响明太祖称为皇帝。

    秦王殿下公开说出来这句话,主要是为了激励百姓。

    我现在就干劲十足,想要科举考个好名次。

    秦王殿下也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掌控局势。

    我们华夏的农民很温顺,只要不是迫不得已,有一口饱饭吃,他们绝不会造反。

    我这些年经商走南闯北。

    哪怕是富裕的南京,每天晚上都向外运输数十具尸体,这基本都是在城中饿死的乞丐。”

    莫雨庭听到林文静老兄的分析,他有些明白秦王殿下的选择。

    很快他就不再思考这件事,被前方的事物所吸引。

    宋康年站出来,大声说道:“请军方代表,为秦王殿下献礼。”

    曹正圆作为刚从新兵营出来的新兵,他对于自己被选为献礼代表感到很诧异。

    他手中捧着一杆金黄色的燧发枪。

    枪托上还绑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空包弹。

    曹正圆走到苏河面前,他经过反复训练,身体下意识就完成礼节。

    他双膝跪下,把金黄色燧发枪举过头出去。

    丁家这种大家族,早就提前锁定未婚的贵族。

    一些小家族,信息不算灵通,肯定会遇到已婚的贵族。

    这件事早已通过报纸的报道,基本人尽皆知。

    丁德贵估计还会有许多成家的人,沉迷于美色,接下其他姑娘的手绢。

    到时候,不知道会闹出什么风波。

    ………………………………

    苏河擦了擦头上的汗,他终于完成授勋。

    这次封了两个公爵,五十六个侯爵,一百七十四个伯爵,五百八十九个子爵,两千四百二十七个勋爵。

    苏熊被封为郡公重庆公,李凤鸣被封为县公广元公。

    原先的贵族,这次根据立功不同,有人爵位提了一级,有人几连跳,还有人原地踏步。

    苏壮被封为郡侯遵义侯,冯三秋爵位提升的最快,他因功被封为二等伯爵。

    军方师级领导,依靠这次战争的功勋,基本都被封为乡侯。

    官服各部尚书,也因为这次功劳,基本都被封为一等伯爵。

    王仲策被封为县侯南郑侯,李志升被封为县侯汉州侯。

    只有少数几个工匠,被授予爵位。

    洪飞鱼爵位提升到三等伯爵,马乾坤被授予一等子爵,九级工乔正华被授予三等勋爵。

    苏河不只是封爵,他还提拔了一批表现出色的官员。

    张祐枫被提拔为教育部尚书。

    钱富文被提拔为户部侍郎,暂代尚书职务。

    吏部考核司司长田文恒,他被提拔为吏部侍郎,暂代尚书职务。

    李元正,提拔为右都御史,管理都察院。

    苏河组建内阁,任命王仲策为内阁首相,内阁为官府的行政中枢。

    内阁阁臣有要求,必须是有省巡抚或是直辖郡知府工作经历,只有王仲策一人符合要求。

    内阁最多有五到七人,内阁议事,首相有一票否决权,占据两个投票权。

    六部和地方汇报的事物,票数过半就形成内阁决议。

    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公文报备秘书处,内阁就能直接执行。

    重大事件,内阁形成决议,通过秘书处递交给秦王,等待秦王下达旨意,内阁执行秦王的旨意。

    秦王批复的旨意,一共保留三份。

    一份留在秦王府存档,一份交给内阁,一份给办事的负责人。

    内阁统管六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独立内阁之外,直接对秦王负责。

    内阁只管政务,无法插手军务。

    内阁也不管钱和税收,钱由银行管理,税收由税务局负责。

    秦王府内阁和大明朝的内阁不同,内阁阁臣都是一品大员,有人还可能兼职六部尚书。

    内阁是秦王府机构的最大调整。

    都督府负责军务,没有多大变化。

    最高权力机构是在凌云殿举行的御前会议。

    每天上午九点到十点,一个小时的御前会议,只有内阁、都督府和三法司等衙门参与。

    每月初一十五,举行御前扩大会议,召集中枢主要官员,专门解决一些重大的事情。

    苏河正式称王,苏母被封为太后,王文君封为秦王后。

    他回到汉中,又娶了一位妻子李惠欣,被封为秦王妃。

    苏河自己封自己为祖庙圣祝,管理天下所有祝师。

    他与李惠欣在祖庙举行婚礼盛大的婚礼。

    苏河和李惠欣的媒人是妻子王文君。

    苏家成为王族,苏五牛转任大宗正,专门管理宗族事物。

    苏家宗族成员,每月没有俸禄,也不会享有免税特权。

    他们全靠自己的本领,能上战场当兵,也能考科举去当官,还能开公司当一名商人。

    他们的机会比其他人多一些。

    没有本事的人,苏河只能保证他饿不死,更多的待遇没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