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学堂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大学堂

    说完又对高滔滔施礼:“刚才所议者,是臣对于司马学士和吕学士之议的一些浅陋观点,而臣对太皇太后和陛下,亦有建言。”

    高滔滔还在消化刚刚苏油的一番长篇大论,好一阵才感慨道:“都说司徒平生所学,三个字就能概括——精、细、纯。疏料竟然精微周全如斯。说说你的建言吧。”

    苏油躬身道:“臣以为国家要发展,最重为提高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其次就是大力培养人才。”

    “大宋自庆历以来兴学数十年,到如今已然成果卓著。然臣以为,大可以更上层楼。”

    “国朝学术,到现在已经面临突破,但是义理如横渠先生,理工如陈昭明、赵宗佑者,依旧过于稀少。”

    “而文事、医学,更是多出于野。”

    “太皇太后,臣在四通商号、皇宋银行的股份,臣想尽数捐献给皇宋慈善基金。”

    “这怎么行!”高滔滔在帘幕后的身子都不由得震动了一下:“此议不妥!”

    高滔滔是皇宋银行和四通商号的掌门人,只有她在内的少数几个人才知道,那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

    高滔滔虽然占有欲强,但是对财富的欲望却不高,她喜欢的,是权力,是在管理财富的过程中,控制那些替她管理财富的人。

    ————

    皇宋银行和四通商号,是掌控大宋经济命脉的两头庞然大物,也是苏油从小努力经营的心血结晶。

    苏油入仕之后,将这部分财富与皇室和勋贵进行了分享,并且主动交出了控制权。

    而到了现在苏油准备从这些产业当中完全退出,这不成了皇室攫夺臣子的财产了?

    高滔滔是非常看重和维系皇室名声的人,就连高氏一门的仕途和俸禄都被她长期打压,怎么会干出这种事儿来?第一时间就是反对。

    苏油的语气却非常平静:“太皇太后,请听臣说完。”

    “四通与皇宋银行,如今的业务过于繁多,结构过于复杂,体量过于庞大,管理起来非常不便。”

    “太皇太后与陛下初掌朝政,天下苍生的政务都那么繁忙,这方面肯定顾及不过来。”

    高滔滔说道:“让苏县君、皇太后、皇后,还有几位长公主来帮忙料理就是。”

    苏油躬身道:“她们如今也各自有各自的慈善事务,太皇太后,臣以为,天下事,最终还是当天下人共同为之。”

    “四通吸纳皇室宗亲和勋贵外戚入股其中,目的本身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宗室分支子弟们,寻得一门生计,而不用成为国家的负担。”

    “我们不能因为四通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样子,就忘记了当初的目的,太皇太后,如今到了进行产业拆分的时候了。”

    “臣以为,皇室今后,只需要掌握大宋经济军事的两大核心——银行和军工。”

    “而其余的产业,可以交给已经熟悉业务的宗室、勋戚们。”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太皇太后与陛下初掌朝政,对群臣加官,对百姓免赋,但是对于宗室勋戚,也不能没有一点加恩。”

    “将这些产业分拆给他们,太皇太后与陛下必将得到他们最大的支持。”

    “其次就是精力的问题,陛下尚在幼冲,需要学习,观政,尝试处理政务,而太皇太后则要监督群臣,决断宸纲,事务繁杂。”

    “其三是大大简化庞大臃肿的机构,只提纲干,放弃枝节,可收强敏之效。”

    “其四则是继续锻炼宗室和勋贵,使之为大宋贡献才能。”

    “而要料理好这件事,须得有一主事之人,而此人一来须得熟悉四通的业务,二来,最好不在其中有一毫资产,以免偏私之嫌。”

    “臣以为,臣如果捐出资产,勉强可以算是最好的人选。”

    “明润……”高滔滔有些动容,连苏油的字都称呼了出来。

    “太皇太后,苏油自历仕以来,尚未请过几次俸禄,如今的俸禄折子上,已经积余了十五万贯,不用为苏油的生活担忧。”

    “而臣捐出这些资产,却也是有要求的。”

    高滔滔说道:“明润请讲。”

    苏油说道:“臣在《伦理训类》中提到过,‘冠冕加身,必承其重’。宗室勋戚得到了这些产业,他们就必须为这个国家做出相应的贡献。”

    “这个贡献,就是税收,他们不得再以宗室勋戚的身份,享受免税的待遇,而是需要努力经营好这些产业,缴纳应该缴纳的赋税。”

    “太后,你统计过这些赋税是多少吗?”

    高滔滔说道:“依明润第一次的奏议,我与官家要来了各处统计数据,除了朝中的,也有自己管理的家当。”

    “四通与皇宋银行,一年的收益,呵呵,如今在一亿五千贯以上,其中以商贸、矿冶、海运、机械、盐业、化工、粮油、毛纺为大宗。”

    苏油问道:“那其中免税的部分,又有多少呢?”

    高滔滔有些犹豫:“这个倒是没有统计过。”

    苏油说道:“天下是皇家的天下,为臣估计,这些产业里边,除了国家鼓励,本应当免税的军械、甲器、矿冶之外,剩下那些因宗室勋贵得以免税的收益,规模不下六千万贯吧?”

    “四通从生产到销售,两边渠道都走完了,也就是说,行坐两税,我们按合十分之一计,一旦纳税,国库每年凭空会多出六百万贯盈余!”

    “太皇太后,陛下,就在元丰四年,国家虽然税赋突破两亿贯,但是支出也颇多,出入相抵,盈余也就两千万贯而已。”

    苏油暗示得够直白了。

    高滔滔现在差的不是钱,而是政绩,掌权第一年,让国家盈余增加三分之一,其效果远比什么征求直言广开言路强出一百倍!

    关键是大宋本就是赵家天下,肉烂了始终在锅里,这政绩完全就是白捡的!

    苏油继续说道:“然而产业分散出去之后,如何保证这些产业能一直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就需要保持其技术的先进。”

    “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创造,臣想请太后推行一部法令——《专利法》。”

    “这在大宋其实是有先例的,比如程舍人书坊的书籍,其版式就需要先在官府备档,然后官府会予以保护,别家书坊想要盗用,便会受到制裁。”

    “还有比如织锦的花色管理,也有类似规定。”

    “臣想请太后将这项法令推广到更多的领域,对于那些有用的发明,比如新型纺纱机、打梭机,对大宋纺织业技术提升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其发明人或者发明机构,理应从其中获取收益。”

    “这部法令,就是仿效书籍印版的专有权属,对发明人的这部分收益予以保护。”

    “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智慧的亮点,具有了实际的价值,发明人可以通过收取专利费,获得发明的收益,而不一定需要用发明去从事生产活动之后才能得到。”

    “四通的产业划分出去之后,如果要保持技术领先,就得重视发明创造,以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投入会很巨大。”

    “要鼓励这些投入,就得保证这些投入获得的收益。”

    “如果直接制止别人使用,可能性不大,因此让使用发明人技术的工坊,交给发明人一笔费用,才是合理的措施。”

    “还有就是对外国的制衡,有了这部法令,辽人想要生产或者购买我们的机械,也应当将这部分计算到成本里去,形成对其技术和贸易的壁垒。”

    “当然说到底,这些还不是根本,根本还是在于人才的培养。”

    “因此臣的那部分资产,捐给皇宋慈善基金后,臣希望能够专款专用。”

    “专款专用?”高滔滔如今对苏油这个散财童子一百个的顺眼。

    “臣想请太皇太后和陛下,将之用于培养大宋的人才,以皇家的名义,在汴京成立一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