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洪荒之牧道遂古 > 第九十二章 · 礼祭之道 传讯之法
    再次使用万象剑图时,风牧没有再去验证一些特别的想法。

    经过对不同场景、人物的构造,他对这件先天灵宝的幻化理解得越来越深。

    最初风牧发现无论是他人在幻境中幻化自己,还是自己想象出得子熙,都能有所反应。

    这让他大失所望,归根结底,似乎还是和人道神祇有关,缺乏对所有部族的普适性。

    如此鸡肋的传讯方式自然不是风牧想要的,但也只能不甘心地再试几次。

    在他幻化出连山部族和魁隗的时候,面前的魁隗似乎与幻象不同,让他惊喜不已。

    为了求证此事,他亲自去了一趟连山部族,确定了魁隗真的感受到了某种联系。

    很确定的是,魁隗虽然与神农氏有联系,但现在的他并没有自身的人道神祇。

    有了猜测之后,风牧联络了南荒各大域之中一些较大的部族。

    分别在万象剑图的幻境中显化几位部族领袖,有些时有所反应的,更多的是没有。

    能够感受到联系的领袖大都是人口超过了三百万的部族,气运较深。

    而人口少一些的能够有所联系,均是因为幻化之时他们都处在各自部族的祭坛附近。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九嶷部族的众人以此为依据,与各部族纷纷尝试。

    最终确定,只要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各族领袖都能在自家祭坛附近收到断断续续的感应。

    而人口在三百万以上,只要在族地中,即使不在祭坛附近也可。

    九嶷部族中,更是可以让四部有司的主事都能在祭坛上感知到传讯的连接。

    对于风牧、子熙这种有了属于自身的人道神祇或是神光之人,更是没有地域的局限。

    当然,借用神祇传念本来就没有局限,只是需要双方都有而已。

    这一发现让众人大为振奋,开始钻研其中的奥秘,最终实现摆脱各种限制。

    在风牧的期望中,自然是各地都能随时传讯最好,最不济也需要摆脱人的身份的局限性。

    “人口与各部族的气运是息息相关的,部族首领通常是族中气运最隆之人,这或许是其中一个原因。”

    殿中,各部争论的声音让经过殿外的族人频频侧目。

    堂邑为首的司空殿首先统一了一些众人一致认可的猜想,继续道:

    “再者,祭坛乃是香火汇聚之地,更能催发气运,从而弥补气运的不足。”

    上首的风牧认可了堂邑的说法,提出了他们需要探寻解决之道的问题所在:

    “我们需要让各部族的联系更加密切,但不能寄托于让各部族的首领都等在族地。”

    “老师,我以为,各位首领更像是各部气运的载体,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载体?”

    竹音蹙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让堂邑心思活络了起来,脑海中构想这各类能够替代的方式,最终将目光转向祭坛的方位,还是有些犹疑的神情落在了旁人眼中。

    “大司空有什么办法吗?”

    云霁看出了堂邑的为难,不知他为何如此作态,便主动开口询问道。

    看了一眼大司律云霁,又瞄了一眼大司礼竹音,堂邑一咬牙,起身来到风牧身前拜道:

    “老师,其实大司礼所说的替代之物是有的,而且各部都有。”

    似乎是发现了堂邑指的是什么,风牧颇为玩味地盯着他,让他说下去。

    “此物,此物便是各族祭鼎,正是气运、香火汇聚之物,想必是最合适的。”

    “荒唐!”

    “胡言乱语!”

    两声大喝在堂邑身后响起,不用动念他也知道是大司礼和大司律二人。

    殿中其他人等也议论纷纷,都对堂邑的话语有些惊诧,唯独风牧没有言语,静静思考着。

    早有预料的堂邑也不回应身后的呵斥,只是等着风牧的答复。

    见到老师真有意动的可能,云霁连忙起身前来,将堂邑挤到身后,驳斥道:

    “老师,大司礼所说乃是一派胡言,祭鼎何等重要,关系部族根本,传讯之法所传讯息莫非事事关系生死?怎能如此亵渎祭鼎!”

    竹音也前来附和,绝不认可堂邑的说法,认为其他部族也不会同意这么做。

    眼见堂邑即将陷入众人口诛笔伐、被批判为人族千古罪人,风牧轻笑一声安抚了众人。

    将他们义愤填膺的情绪平复了下去,让他们都回去坐下。

    “堂邑也并没有说要用祭鼎作传讯之用,况且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摆手制止了要说什么的众人,他轻敲案几,拿起一卷竹简边写边说道:

    “礼器是故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则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人道所钟……”

    众人在风牧的道音中沉浸其内,如听人道讲法,身心舒畅。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是故君子合诸人道:春禘秋尝……”

    听罢风牧关于礼与祭的道理,深有所悟的众人一齐拜谢,静等着他开口。

    堂邑也没有了之前如芒在背的紧张感,放下心绪神态自若。

    将写完的竹简递给竹音,最近司礼殿请司空殿专门建造了个摆放典籍的殿宇。

    以前存放在竹楼中的各类经、典都被搬了过去,孟宁的游记也在其中藏有副本。

    “祭鼎不可轻动不假,却并非不能用以传讯,我部族中人远行带上祭火的炉灰,也是为了能在危急之时与族中联络,”

    正说着,看到云霁有反驳之意,风牧补充着说道:

    “当然,通常都事关生死。”

    见殿中众人认可,他便道出了自己的想法,祭鼎,是一定要利用起来的。

    可以不直接将其作为常用的传讯手段,但是可以仿造祭鼎,在祭坛旁安置一个祭鼎的子体,最好不要建成鼎的样貌,专用于传讯之事。

    这其实是一个折衷的办法,还是在借用祭鼎,却没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本来反应最为激烈的云霁也露出了犹豫之色,没有直接反对风牧的办法,陷入思索。

    没有人明确提出反对,眼神发亮的堂邑急忙趁热打铁:

    “老师,解决此事之后还有其它问题,建造的传讯之物还需要能像大司律的灵宝那般以幻化或某种方法引动欲要传讯的目的地的反应。”

    看出堂邑是想尽快将此事定下,抛出了下一个议题,风牧也就顺势接住。

    政务殿内开始讨论起了新的问题,还有疑虑的人们也只好先放下心思。

    该怎么去复刻万象剑图以幻象引动身具大运之人的方式,大家也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空谈到底是得不出结果的,风牧在众人整合出一些可行的思路之后,开始安排尝试。

    成与不成,只有试过之后才能知道。

    人手调配的事情自然是有四部有司各去自行商议,知会他一声就是了。

    司农殿事务不少,也就没有在这方面投入太大的精力帮助,还是以族人的食物为根本。

    假洞天福地之道有了新的进展,司农殿忙于此事,也就无暇他顾。

    风牧则开始盘算接下来的事情,复刻成功并不代表此事便已经全部完成了。

    云霁使用万象剑图让他感知到的时候,“后稷”投影进幻想中不过才开口,幻象便消失无踪了。

    再后来众人的各种试验中,风牧与魁隗的交流时间最长,却也不过几息之间。

    这么短暂的时间风牧并不满意,也难以起到让部族间保持交流畅通的目的。

    只有能够让两个传讯器物之间相互连接稳定,保持随时能够互联,才是他期望得到的较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