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督抚天下 > 督抚天下最新章节列表 第三十章 朝鲜使臣
    随着乾隆万寿临近,京城之中,往来高官也越来越多,外省督抚正值入朝的,都已相继进京。周边朝鲜、安南、琉球等国国使,也已相继入京待命。这一日朝廷便派出礼部尚书纪昀,前来朝鲜国使所在的使馆,行迎见礼,阮元则是其中副使之一。另外,这时正在京城的钱大昕,也因学术出众,被特别要求前往。

    一路之上,阮元想着给和珅送礼之事,已在翰林中招致诸多不满,故而也把事情来龙去脉,一一向纪昀解释过了。没想纪昀倒是异常开明,道:“伯元,学问上,你边上这位辛楣先生,我从认识他起,就没觉得他比我好到哪去。但论人品,钱辛楣我是第一个服气的。你说乾隆四十年的时候,辛楣才多大啊?官说不做就不做了。这股士子之气,老夫佩服!既然你从生员的时候,就一直得辛楣信任,想来你德行是过得去的。你要是真去跟和珅一道了,你说说,你对得起辛楣先生吗?”

    阮元听了,也再次对纪昀和钱大昕道谢,没想钱大昕并未答话,只是点了点头。又问纪昀道:“晓岚兄,今日来得两位使臣,还是之前的朴大人和柳大人么?”

    纪昀道:“不错,正是他二人。今年是皇上八旬万寿,朝鲜那边自然也做了最好的准备,朴大人柳大人不仅是朝鲜国中高官,学问你我也是见过的,他们来最合适。”见阮元神色,似乎他对这二人颇为陌生,便也耐心解释道:“伯元,我们之前说的朴大人,名字叫朴齐家,柳大人叫柳得恭,在朝鲜国中官职自然不低,而且在经术、政事上的功夫,也不亚于我大清的宿儒。你见见他们,虽说一时之间,不致有什么进益,总也能留个姓名,朝鲜国中,通经博学之人,也不少呢。”阮元忙谢过纪昀指导。

    钱大昕也补充道:“只是伯元需记住,那位朴齐家朴大人,我之前是认识的,学问不错,可人却有些傲气。若是你学行不够,只怕他会瞧不起你。他若有言相问,你可要平心静气,从容应答,切不可失了分寸。”眼看朝鲜国使馆已经临近,一行人通报了姓名来意,不一会儿,使馆中使臣准备完毕,纪昀、钱大昕、阮元等人便相继进入使馆。

    进得使馆,只见正厅之上,两边陪臣侧立,中间两人都是高冠长髯,正是朝鲜国中高官模样。见了纪昀,齐齐行礼。纪昀也跟着还礼,道:“楚亭、冷斋,上次与二位相见,也已是五年前的事啦!”朴齐家号楚亭,柳得恭号冷斋,故而纪昀以号称之。

    站在左侧的朝鲜使臣便是柳得恭,看纪昀如此客气,也行礼道:“是啊,一别多年,不想纪大人还能记得我二人姓名,也实在是在下的荣幸。在下至今还记得,当年也是在这使馆之内,与纪大人论及汉学宋学之辨,若是纪大人有空,今日也当再行请教一番。”他二人都是乾隆前期生人,比纪昀小上不少,故而言辞之间,都非常客气,视纪昀为师长。

    朴齐家也行礼过了,眼看纪昀身上,乃是礼部尚书的一品官服,他身后的钱大昕虽是布衣,可之前也是旧识,知道他学问比起纪昀,各有优长。但向后看到阮元时,只见他年纪甚轻,朝冠之上乃是素金道:“回纪大人,钱先生,学生年纪尚小,若认二位先辈为师,只怕同辈之间,失了礼数。学生斗胆,便认这位阮翰林为师,不知阮翰林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纪昀、钱大昕和阮元都不禁一愣。但想想也有道理。金正喜年方五岁,若是拜了纪钱二人为师,便要和上一辈的阮元平等而论,如此乱了辈分,实有不妥。

    而金正喜除此之外,也有另一番想法。其实他在朝鲜时,曾听家人讲过清朝与朝鲜通使之事。因清是大国,朝鲜是小国,故而时常有清朝使臣对朝鲜使臣口出轻蔑之言。可这日虽然阮元和朴齐家对话时,他在门外听得清楚,阮元言辞有理有据,却一直对朴齐家心怀敬重之意,并未因学问上的争执上升到身份歧视。故而心怀感激,想着认了阮元为师,也有感谢他尊重本方使臣之意。

    阮元和纪昀悄悄商讨了一番,对金正喜道:“若你执意拜我为师,我也不便拒绝。只是我学问尚浅,还要继续于二位大人处求教才是,故而我本无学生,若你认我为师,也算第一例了。另外,我入仕不过一年,官职不过七品,日后如何,现下也是想不来的。即便这样,你也要拜我为师吗?”

    金正喜道:“阮大人这番话,却是谦辞了。阮大人说自己没有学生,难道以后便一直不会有么?总有人会做第一个,那我做了,又有何不可?况且依阮大人学问,学生看来,过不得几年,便会有更大作为,阮大人又何必以一时身份自谦?”

    阮元见他神色,倒是颇为坚决,自己向来不拘于小节,于学生一事,也不是很在意。便笑道:“那既然你这样说了,我就认了你这个学生吧!我虽然学问尚浅,可你若有疑问之处,也只管来问过,我一定不遗余力,指点与你。”金正喜听了这话,当即行了拜师之礼,阮元也就这样,得到了自己第一个学生。

    之后两班使臣,自也不拘执于国家之限,朴齐家和柳得恭提了些当时盛行的经术问题,纪昀和钱大昕一直关注学术,也都应对如流。不觉已近黄昏,各人均苦时辰之短,可公务已毕,纪昀等人也不得再行留下,便一一告别了朝鲜使团,各自归家去了。

    阮元结束了公务,回到扬州会馆中,只见杨吉早在门前等候,见了阮元,笑道:“伯元回来了?今日可是好日子,扬州那边,湘圃恩公和夫人都寄了信过来,看信的样子,应该写了不少事呢。”

    阮元一边走回住处,一边也笑道:“看起来啊,定是彩儿在扬州想我了,要不万寿庆典过了,我也将她接过来便是。今日我运气也不错,收了第一个学生呢。”说着拆开信看起来,也一边把金正喜的事,说给杨吉听了。

    杨吉本是苗人,生活起居原与中原汉人大异,只是后来到了阮家,才入乡随俗,改成了阮家一般的习惯。这时听阮元收了个朝鲜神童为徒,也不觉有何不妥。只是看阮元深情,却有些伤感,眼看阮元原本归家之时神采奕奕,看完江彩的信,却沉默不语起来。

    过了半晌,杨吉才问道:“伯元,夫人在扬州那边,是有什么……什么变故吗?”

    “那倒是没有。”阮元道:“只是彩儿信中,说起了去年做重阳糕的事。去年重阳,眼看爹爹也都五十六岁了,彩儿给爹爹做了重阳糕,说起我入了翰林,家里人都高兴呢。彩儿也写了,说想起当年和我许下重新做糕的约定,可惜……可惜我却远在京城……”

    说着说着,阮元忽道:“杨吉,你有没有想过回扬州?”

    “扬州多好啊?不说别的,就路上都铺了石板,就比这京城强多了,你说说这几年,哪年不是一到春天,身上就一身土,洗也洗不掉?”

    “杨吉,万寿庆典过了,我想回扬州。”没想到阮元竟有这样一句话。

    “伯元,你不是在说笑吧?你这每天还要做官呢,怎么回去?”杨吉也有些不解。

    “若是告假,应该可以回去吧?”阮元倒是想了不少:“我这翰林编修之职,本无常职。眼下两个临时职务,一是修《万寿盛典》,一是迎送朝鲜国使。这盛典现已撰修完毕,朝鲜国使那边,今日去见过了,待庆典结束,他们也就要回去了,到时候把他们送回去便是。之后闲来无事,向阿中堂告个假,也没什么不好吧?”

    “伯元,记得你之前说过,明年翰林里面,有个什么大考,你不会忘了吧?”杨吉问道。

    “没有,但我不想考了。”阮元这句话又出乎杨吉意料。

    阮元看杨吉神色,知道他不理解,便解释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你觉得凭我学行,应该好好准备,争取列到二等以上。若是列个二等,就可能升到五品的侍读或侍讲,这样的机会,为什么我却不要了呢?”

    “是啊,我还记得咱那天说起做官,不也说过吗,咱做官也是为了以后这个朝廷,能少办错事。既然如此,那你官做得越高,越有人听你的啊?怎么眼下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你却要回家休假呢?”

    “因为我觉得,有些事比升迁更重要。”阮元非常坚定。

    “杨吉,你或许不知。那日渊如兄找我,差点与我绝交。当时我虽口中不言,可心里,却过得一整天都不舒服。之后翰林之内,瑟庵、西庚他们,和我说话也日渐少了。其实我也清楚,给和珅送礼的事,哪里是解释一番就能让人安心的?眼看现下翰林院里,其他给和珅送礼的,都是无甚才学,也毫无气节之人。要他们为了昔日同学之谊,便对我另眼相待,谈何容易呢?”

    “更何况,今年翰林出缺甚多,这次大考,必然有不少人可以高升。我知道自己学行如何,若只转到六品,也就罢了。可若是再往上,只怕他们不会觉得那是我真才实学,他们只会以为,是我早与和珅通好,他为了扶植自己亲党,才如此拔擢于我。到那个时候,我和裴山、西庚、绎堂他们的交情,就再也回不来了。一时不得升迁,倒是小事,可同学之情,最是难得,若是断了,那是得不偿失啊。”

    “你就这般确信,你去参加大考,必能升迁?而且是高升?”杨吉问道。

    “我自己什么样子,自己也清楚,高升说不上,总是能比现在好些吧?”阮元笑道。

    杨吉想想,阮元说的也有道理,胡长龄、钱楷等人他都见过,知道都是勤勉正直之人,值得深交。自己回想扬州风物,回去看看,倒也不错。便说道:“若是你执意如此,我也没意见,可你想告假,这要向谁说去?朝廷那边,真的会给你假吗?”

    阮元道:“阿中堂是翰林掌院学士,依我官职,只向他提告假之事便可。只是应允与否,我也不知。”见杨吉不再言语,便想起给扬州回信的事来,写到一半,想着未来之事难料,便暂时停住了,最后也只问了父亲和妻女安好。待到次日,阮元再次启程,前往阿桂的公爵府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