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院士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五十九章:失败是成功之母
    对于徐川的加入,陈正平毫无疑问是欢迎的。

    目前他们的研究,无论是南大也好,还是澳大,亦或者是左治亚理工学院,研究进度都陷入了僵局。

    三所高校都无法从对撞实验数据中找到希格斯与第三代重夸克(,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步,最少能节省数千万甚至是数亿米金的对撞资金。

    往科研发方向来说,这是寻找新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进展。这些分析是测量希格斯玻色子性质漫长旅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质量的起源关键。

    这也是徐川在解决自己的‘质子半径之谜’问题后,在明知道这次的实验大概率无法找到希格斯与第三代重夸克的汤川耦合现象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停留在,加入导师陈正平团队的原因。

    也是他将这辈子的主要学习方向定为数学的原因。

    在学术界,至少在物理界,是离不开的数学的。

    数学计算和数学分析虽然没有办法直接让你看到粒子或者对撞现象,但它能分析对撞数据,找到关键点所在,进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顶级的物理能力+顶级的数学能力碰撞在一起,能推动的东西比想象中更多。

    这一点徐川现在深有体会,他现在在数学上的能力还算不上真正的顶尖,但就已经帮助他解决了不少的麻烦了。

    比如陈正平的二硒化钨实验,此前的xu-weyl-berry定理计算天体参数方法,这次的质子半径之谜等等,都是从数学出发的。

    这也让他相信,如果这辈子将数学能力点到顶尖,他肯定能看到上辈子无法看到的一些新东西。

    .......

    加入导师的实验团队后,徐川白天跟随着陈正平一起分析数据,‘学习’理论物理方面的知识,晚上则在酒店中完善着自己的论文,日子倒是过得相当充实。

    在已经提前知道了结果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日夜加班去完成实验数据分析。

    距离南大提交这次报告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此之前完成就足够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眨眼间,时间就已经来到了九月中旬。

    华国区的办公室中,徐川坐在一张办公桌前,盯着桌上的数据发呆。

    这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足够他将实验数据全部过一遍了。

    尽管他很希望能在这次的实验数据中找到希格斯与第三代重夸克的汤川耦合现象的线索。

    但遗憾的是,这次的实验数据中并没有。

    如果有希格斯与第三代重夸克的汤川耦合现象的线索的话,徐川相信以他现在对数据的敏感度,绝对能发现些异常的地方。

    可惜的是,这大半个月来,他翻来覆去的将实验数据看了好多遍,并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这很正常。

    不是每一次的对撞实验都能发现些什么东西的,也不是每一次的对撞数据都有价值的。

    在,lhc的每一次运行,每秒会产生大约100亿次粒子碰撞,而每次碰撞可以提供约 100 mb数据,因此预计年产原始数据量超过了 40k eb。

    但根据目前的技术和预算,存储40数据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些数据中,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数据有意义。

    因此没有必要记录所有数据,而实际记录的数据量经过超算分析后,也降低到了每天大约 1 pb。

    比如2015年的最后一次真实数据只采集了160 pb,模拟数据240pb,而绝大部分的其他数据都被抛弃掉了。

    而留下来的这部分数据中,能否找到些什么东西,很大程度上还得看运气。

    这次的实验数据中没有希格斯与第三代重夸克的汤川耦合现象数据再正常不过了。

    毕竟这是现实,不是网络或者科幻电影,不是每一次的付出都会收获的回报的。

    如果随便来一次对撞实验,就能发现一种新的粒子或者新的成果的话,物理界哪里还有这么多的谜团。

    标准模型也肯定早就被补齐了,甚至暗物质,暗能量东西这些东西也早就被发现了。

    像现在这种花费了大几个月,却没有做出什么有用的成果,在才是常态。

    人们往往会记住成功的例子,却很容易忽视在一次成功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次失败。

    就像希格斯粒子被发现震惊全世界一样,世人都记住了2012年7月4日希格斯粒子公开的那天。

    可谁又知道,在希格斯粒子被发现前,和其他的实验室,研究机构到底做了多少次对撞实验,分析了多少次数据?

    数千次?数万次?亦或者更多?

    这是个没人能数得清的答桉。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应用在高能物理界还是很有道理的。

    通过不断在实践中试错,从而找到正确的那个方法或结果,就是这样干的,一个个的粒子就是这样找出来的,标准模型也是这样完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