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章节目录 第两百四十九章 跨界科学家
    索伦森一熘烟就跑回了实验室,只留下李谕和卡尔坐在那里继续吃饭。

    卡尔笑道:“不用在意,他一向这样。”李谕能理解他的心情:“长时间的研究后能够获得突破,谁都会高兴得废寝忘食。”有了框架,其实建设这套ph理论就很简单了,只不过一时半会确实难以掀起波浪。

    毕竟受时代所限,目前就连许多科学家本身都不相信原子,更别提电离理论中的离子了。

    所以李谕此刻确实没有把这件事过于放在心上。第二天,他就如约前往哥本哈根大学。

    后世提到

    “哥大”,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哥伦比亚大学,但实际上姓

    “哥”的还有哥根廷大学与哥本哈根大学这哥俩儿。大学的评判标准比较多,如果单说诺奖数量,哥伦比亚大学当然更强,在全球大学里都能名列第五,拥有96个诺奖。

    而哥根廷大学排在15名,有45个诺奖;哥本哈根大学排在17名,有39个诺奖。

    所以

    “哥几个”都不是小角色。目前丹麦还没有那个着名小美人鱼铜像,它其实就是1909年时,由嘉士伯基金会赠送的。

    这个凋像此后多次被人锯走头部、手臂之类的部件,2003年时还被人用炸药炸到了水里,打捞起来已经严重受损。

    2017年有人给她泼了蓝白相间的油漆;还有人泼红漆……这样的事情简直数不胜数,尤其是各种涂鸦,太多了。

    有一部分涂鸦的借口也层出不穷,什么民族主义、宗教主义,或者抗议捕鲸的极端动物保护者,反正无法枚举。

    甚至还有人给小美人鱼铜像冠上了种族主义标签。比如

    “黑命贵”时期,有部分黑人反对任何历史凋像,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历史人物曾在奴隶贩子和殖民主义者等种族主义压迫中发挥了作用。

    虽然很难理解一个童话故事中的小美人鱼有什么种族主义色彩。而可怜的小美人鱼也不知道自己会承受如此多的

    “不能承受之重”。李谕来到哥本哈根大学时,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兼哥本哈根大学校长、数学教授佩特森本人,带着物理及海洋学者克努曾、生物学讲师奥古斯特·克罗、生态学家瓦尔明等人一起来迎接李谕。

    这待遇给得蛮高了。其中佩特森年纪不小,他本人是做图论研究,这东西自从欧拉研究七桥问题首创后,在欧洲一直有许多数学家感兴趣。

    克罗则会在1920年获得诺奖。佩特森对李谕同样非常看重,毕竟是同时身兼多项一流成就的学者,说是当今世界的:“我能提问吗?”李谕刚才略显尴尬,于是说:“当然可以。”玻尔说:“我看了多遍院士关于黑体辐射推导的论文,如若真是如此,那么就是说能量的单位会极小,才可以成为一份份的状态。也就从侧面证实了原子存在,又考虑此前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汤姆孙教授的实验,原子中存在电子,它们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电荷又是如何分布?”李谕想不到玻尔才刚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就开始想这么超前的问题,但他问的问题确实太大,于是回道:“你提出的正好就是将来物理学发展的方向,但我要有点遗憾地告诉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涉及到了试验论证,否则此刻任何提出的东西都只会是一种假想。”玻尔问道:“根据院士的论文,原子如果存在,尺度极为细小,这种试验怎么可能做出来?”李谕说:“好问题!但关于原子方面的物理学,恰恰就是一门极为精准的科学。这种精准程度就像测量从伦敦到圣彼得堡的距离仅仅差了一根头发丝。”玻尔诧异道:“这是能够做到的事情?”李谕说:“当然可以,否则如何面对众人的质疑?”量子力学发展下去后,就是个在实验上极为极为精准的科学,很多试验的精细程度常人根本无法想象,是人类对于微观世界探索堪称史诗般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