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 初到瑞典
    临走前,李谕给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去了电报。

    由于张德彝还要去伦敦,所以依然搭乘了英国邮轮。

    马尔科夫与李雅普诺夫亲自来码头送行,马尔科夫不舍道:“您的到来着实为我圣彼得堡的数学带来了一抹如同极光般绚烂的色彩。”

    李谕道:“能受邀来到圣彼得堡皇家大学是我的荣幸,今后有机会,我也会邀请各位来访我的国度。”

    “那也将是我的不胜荣幸。”

    马尔科夫实际上对清朝了解很少,仅仅知道十分落后,不过他看重的可不是国力强弱。

    李雅普诺夫也说:“我们已经留下了先生的

    李谕正有此求,高兴道:“太好了,此后有问题,免不了打扰二位。”

    虽然两人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不过数学水平在二十世纪初绝对是在第一流。

    李雅普诺夫笑道:“何来打扰一说,从此我们就是学术上永远的朋友!”

    汽笛声悠扬而起,李谕向两人挥手告别。

    斯德哥尔摩距离圣彼得堡很近,仅有700多公里,按照现在客轮二三十节的航速,一个昼夜就可以到达。

    虽然在圣彼得堡花去了4天,但是总体上依然只有20天左右。如果是走海路,恐怕这时候还漂泊在印度洋上。

    船长很有经验,故意延长了几小时,在上午九点准时靠岸。

    他当然是故意为之,谁叫瑞典离着北极圈这么近,多少都有一定的极夜现象,日出时间要差不多八点半,太早了根本啥看不见。

    日落时间当然也早,每天的光照时间只有不到7个小时。

    要不说俄罗斯人还有北欧人喜欢思考,真的是没有办法,电灯网络没有普及的时候,大家黑灯瞎火里真是无聊。

    好在李谕在圣彼得堡呆了四天,多少习惯了极夜,圣彼得堡大学里总归也有供电与灯光。否则一个在快节奏生活成长起来的现代人,让他面对每天17个小时的黑夜真要抓狂!

    如此压抑,真要是有人来劫持他,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说不定都能给整出来。

    好在斯德哥尔摩岛屿众多,风光秀丽,堪称北方威尼斯,白天时候行船其中倒是人生一大乐事。

    李谕在斯德哥尔摩港下船,而张德彝则继续西渡英国,两人暂且别过。

    码头上有人在接船,不过李谕真的认不出来,也不能发定位,只好发挥当初刚到圣彼得堡火车站的策略:守株待兔!

    最起码李谕身高还是可以的,1.8米,刚好达到瑞典平均身高,不至于让人看不见。

    众所周知北欧这一圈的国家平均身高都很高,尤其荷兰,达到惊人的1.85米(成年男性)。也不知道怎么长的,不是说晒太阳才可以补钙嘛……

    李谕的策略很成功,没多久,他就看到有人主动找上了他。

    “请问,你是不是中国人?”询问的是位五十多岁的老学者。

    李谕回道:“对的。”

    对方说:“那你是于礼,哦,李谕吗?”

    “没错,我就是李谕。”李谕道。

    “太好了,还好你并不难认!我是皇家数学顾问列夫勒。”

    李谕立刻与他握手道:“幸会幸会,劳驾您亲自来迎接。”

    除了本土的瑞典语,瑞典人普遍英语讲得都很好。所以李谕可以直接同他讲英语。

    瑞典后来出了很多流行全球的大乐队,就比如曾经同时代唯一可以比肩披头士的。

    李谕好奇地问道:“有没有这次的文学奖评委结论性报告?”

    列夫勒刚端起烟斗,从包里抽出一份:“你自己看看吧。”

    李谕翻到文学奖的报告部分,嘿,看完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内容竟然是:

    “即使对托尔斯泰很多作品推崇备至的人,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样一位作家身上怎么能体现出纯洁的理想?他最伟大的作品《战争与和平》中认为盲目的机遇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他甚至在不少作品中否定宗教……”

    总结性报告内容则是:“托尔斯泰以一种半理性主义、半神秘的精神肆无忌惮地篡改《新约》,尽管他对《圣经》极为无知。”

    李谕真是有点无语了,怎么看着都是强词夺理嘛!

    竟然拿着宗教一事拒绝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本人晚年确实不再相信宗教和一些荒谬知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自我完善。因此,1901年2月22日,俄国主教公会正式公布了革除托尔斯泰教籍的决定。

    而瑞典文学院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常任主席维尔森的标准却就是以宗教准则及宗教情感为前提,否定了托尔斯泰获奖的可能,不知道他是否又符合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精神。

    其实早在1901年第一届文学奖时,托尔斯泰就是大热门,但也遗憾落选。

    结果一经公布,当年就在瑞典国内引起了一片哗然,许多报纸接连刊登了国内知名人士抨击文学院、支持托尔斯泰的文章。

    瑞典本土着名作家斯特林堡甚至在《瑞典日报》发表文章说:

    “绝大多数的瑞典文学院成员都是不怀好意、墨守成规、不求甚解的人,却不知为何让他们成了审判员。这些老爷们的艺术观念幼稚得像个孩童,他们以为只有用诗歌形式,最好是合辙押韵的诗歌形式写出来的东西才能算是诗。托尔斯泰向来以描写人物命运而着称,既然是个历史画卷的描绘者,他们就不会认为托尔斯泰是个诗人。不让他获奖的理由竟然是:他从不写诗!”

    哎,李谕也不知道说什么。

    二十世纪初,托尔斯泰在文学界和门捷列夫在化学界,都是无可争议的顶级大师,却都无法获奖。真是诺奖本身莫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