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我在玄幻世界升科技 > 第一百八十三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商人更是如此,新政举消了对商人的压制,但也不能放任自流,让他们自由发展,失去必要的控制,否则必然适得其反。”

    李辰海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册子来递到李旬面前:“这是我刚整理出来的会议纪要,上面详细记录了各人的意见,以及这个决定的由来,请父亲过目。”

    曹丕正听得入神,忽然见李辰海不说了,递这么个东西给李旬,不免有些失望,眼巴巴的看着李辰海飞快的翻过一页页的记录,却不知道上面说些什么。

    “说得还有些道理。”李旬合上了记录,想了想说道:“就是不知道孔明能不能把握得住尺度。当年我在兖州摧抑豪强,结果用力过猛,兖州大乱,差点……唉,你有这么多大才相助,应该不会蹈我覆辙才是。”

    李辰海知道李旬说的是当年兖州大败的事。李旬年轻的时候,也是信奉法家的,当然现在也是,只是经验多了,没有了年轻时的冲动和莽撞。而这份经验里,最重要的那一份当然是兖州。他刚刚接手兖州的时候,就发现了兖州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因此发布法令想要对付那些大族,并因此杀了以为民请命为由向他挑恤的名士边让,没想到这一下子引得兖州大乱,谋士陈宫、至交张邈一下子全站到了他的反对面,在他东征徐州的时候引来了吕布,险些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几乎要向袁绍送质称臣。如果不是程昱当时劝住了他,当然也不会有他今天的这番荣光。

    可以说,兖州的叛变,对李旬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一看到诸葛亮在荆襄搞的那一套,立刻觉得有些紧张。

    “我在路上接到了孔明和子初先生的急信,荆襄的大族确实有些反弹,不过好在蔡家和庞家没有起来领头,事情闹得并不大,已经控制住了。”李辰海接着说道:“蒯家因为蒯异度去年刚刚薨了,还没有心思参与到这件事里来,再者我已经写了亲笔信去解释,相信蒯家能理解我的用意并不是想过河拆桥,一定会配合的。”

    “这个好办,蒯异度和我关系很好,他临走前还托我照顾他的子弟,我马上征辟他的儿子蒯景入朝为官,算是表个态吧。”李旬点头说道:“也好缓解一下他们的对立情绪。”

    “如此就太感谢父亲。”李辰海大喜,连忙拜谢。

    “嗯,既然这件事你这么有把握,我就不操那么多心了。”李旬摆摆手,表示这只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再提:“仓舒平定了江南,交州、扬州、益州都重新回到朝庭的治下,南方算是无事了。只是天下……”

    他停下了话头,看着曹丕和李辰海两人,打量了半天,这才接着说道:“只是这天下离一统还差得太远,关中的仗也打了五六年了,粮草军械都消耗了不少,却到现在还没有个结果。辽东的公孙一家自不量力,竟然想独霸辽东,如今公孙恭那个竖子居然也想称王了。北面的鲜卑一直在叛服之间摇摆不定,子文击败乌桓人之后,他们老实了几年,这些年听说又不安份了,那个柯比能也蠢蠢欲动。就是东面的青州徐州,也该整顿整顿了。子文来书,说要学卫霍纵横漠北,再次出征,我已经应了他。剩下的辽东、青徐,还有关中,你们看看,该怎么个处理法。”

    李辰海心中暗笑,老曹一句话不提立王世子的事情,千里迢迢的把自己召回来了,却是商量这件事,实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注意了一下曹丕的脸色,发现曹丕的脸色很难看,特别是李旬在话语中透出对关中战事强烈不满的时候,他的脸快青了,在刹那之间,恼怒的神情一闪而没,很快就恢复成一副顺从的模样。

    “关中的战事,确实拖得时间有些长了。”曹丕微微的笑着,语调不急不缓,听起来极是平静,一点火气也没有:“不过这也怪不得妙才叔,关中虽然沃野千里,但是被董卓祸害之后,昔日富庶的关中现在已经是满目疮痍,户口百不余一,就算加上西凉四郡的人口只怕也不足汉中一郡,千里运粮,十致其一,妙才叔就是想就食于敌也无法办到,西凉那些人,就剩下胯下的战马,手中的战刀了。我当初能在关中大捷,全是仰仗父亲支持的三百万石粮食,要不然也无从谈起,只怕比妙才叔的处境还要难一些。”

    曹丕侃侃而谈,听起来好象是替夏侯渊久战不胜解释,其实却已经把自己撇在了一边。在极力说明关中的困境的同时,他也将自己的胜利一笔带过,并归功于李旬的支持。而从话外音听出来的却是,关中久攻不下,是粮草的问题,不是用兵能力造成的。这当然也不能算强辞夺理,听起来也颇有道理,但总让人觉得,他把自己撇得太干净了。要知道他的亲信司马懿、吴质等人现在可还在关中掌着重兵,左右着战事的发展呢。

    “如今江南平定了,荆益二州也能抽出粮草支援了,你看还要多少才能彻底平定西凉?”李旬不动声色的看着曹丕。

    曹丕愕然的抬起头看着李旬,听这意思,老曹似乎还要他去关中。不过他可不想去了,他知道自己打仗的本事了,夏侯渊都搞不定那些人,他更搞不定了。荆州、益州是有粮草,可是那些都是李辰海的。李辰海会那么痛快的支持自已吗?笑话,换了荆州、益州是自己的,李辰海去打西凉,他绝不会这么痛快的支持李辰海去打西凉,这很明显嘛,我出钱,你立功,最后还要跟我抢位子?我有那么傻吗?换句话说,仓舒会傻到这个地步吗?换了谁也不信啊。

    至少曹丕是不信的。

    关中不能去,要去也得让仓舒去,他虽然有荆益的丰厚财力为后盾,可是这仗一打起来,只怕那些大族也不会这么痛快的给钱,这可不是几百万,几千万的小钱,至少要上百亿的钱财才有可能取胜。

    上百亿的钱财,曹丕想想就要笑,大汉国一年才挣了几个钱,荆州再有钱,一年也不过二十来亿,仓舒打一仗,能把荆益几年的积蓄全部花光了。

    再说了,关中还有吴质和司马懿他们呢,有他们在,怎么可能轻松就让仓舒打胜仗。

    想到这里,曹丕连连摇头,“这个问题还是问仓舒吧,他用兵的能力深得父亲真传,我是望尘莫及。如果他到了关中一定能势如破竹,马超、韩遂只怕会望风而降。”

    李旬转向李辰海:“仓舒,你说呢?”

    李辰海挠了挠头:“兄长可真是高抬我了,关中的形势可不比荆益,我在荆益能有小胜,大部分倒是那些熟悉当地环境的蛮兵的功劳,再则就是夏武帝和刘备两不相协,互相拆台,差一个条件我都不可能象现在这么风光。西凉地域宽广,河西四郡又都是地广人稀之处,荆益的战法,拿到西凉去根本用不起来。我……我还是去辽东吧,那里可能好应付一些。关中的战事一直是子桓负责的,我也不好贪他的功劳。子桓要是担心粮草的问题,我倒是可以打个包票,多了不敢说,只要风调雨顺,老天爷帮忙,一年两百万石的粮草还是有保证的。”

    曹丕差点嗤之以鼻,骗小孩呢?风调雨顺,老天爷帮忙,这谁说得清啊,随便找个借口,两百万石也许连两万石都拿不到,我深入沙漠了,你那儿粮食不来,我岂不是只有死路一条。再说了,你去辽东?那岂不是太便宜你了,赵云现在是涿郡太守,正好给你当先锋,子文在代郡,曹仁在河间,全部给你当后援,这仗还用打吗?

    “仓舒这话就错了,这怎么是争功呢,不管是谁拿下的,都是我曹家的功劳,自家兄弟,分什么彼此。难道说是你定的江南,天子应该封你为王,而不应该封父亲为王才对?”曹丕故意开着玩笑说道,给李辰海套了个大帽子。

    李辰海一听,连连摇头:“兄长这话可就言重了,我可没有这意思,只是关中太难,我实在不敢接这个任务罢了。”他转向李旬说道:“父亲,以我之见还是让兄长去关中,他在那里打过仗,情况熟悉得多,我给他当萧何,一定保他衣食无忧。”

    “哎——”曹丕有些不快的说道:“仓舒,你这可就不对了,你打仗这么利害的人不去关中,却让我去关中,莫不是有什么想法不成?”

    李辰海无言以对,一副很委屈的样子看着李旬。

    “子桓说得对,你确实有些想偷懒的趋势,我可听说你从吴郡把夏武帝抓回来之后,一直躲在府里不见人,就陪着老婆儿子玩,这可不是好现象,你才二十岁,正当是立功心切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