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建安天下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合肥侯事件(2)
    陈蕃论名声,位涟三君”,乃是士人之楷模,杨赐在这方面是不及的。

    论地位,陈蕃做过三公,官至太傅,录尚书事,太傅地位在三公之上,杨赐也是不及的。

    论忠君爱国,杨赐虽有累有直言进谏的时候,为官也清廉做的极好,可陈蕃所做皆是与权臣外戚、乱政宦官相斗,力图清平朝政之举,杨赐仍有不及之处。

    可结局相差岂止是壤之别,陈蕃以七十多岁的高龄惨死狱中,族人、门生故吏皆受诛连,连尸体都是挚友冒死收敛的。

    杨赐的葬礼是子下诏,士人公卿皆往哀悼,倍极哀荣。

    陈逸心中的苦痛和复仇的理念再次得到强化,而他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见到帘时的着名方士襄楷。

    襄楷其人在史籍上亦有记载,可见这个方士可能并非是妖言惑众,或者并非坑蒙拐骗之徒,其能力或许是有的。

    综合记载的各种史料,赵普确定襄楷此时应当有五六十岁,只比陈蕃十多岁,应该远大于陈逸,这些记载多是襄楷擅阴阳之术,在汉桓帝时,宦官专朝,政刑暴滥,又数有皇子夭折,灾异尤数。他还曾上书汉桓帝。

    但是因记载有限,他当时担任何职无从得知。

    在灵帝即位后,他以楷书闻名于世。太傅陈蕃举方正,他没有就任。乡里宗之,每太守至,都对他很有礼数。

    中平年间,与荀爽、郑玄俱以博士征,他仍然没有就任,最后死于家郑

    合肥侯事件发生在公元187年也就是中平四年,史书记载他死于中平年间,中平这个年号最晚到公元189年,有可能是与王芬一样,是畏罪自杀。

    王芬是事泄之后,汉灵帝刘宏征召他进京,他因畏惧潜逃,至平原,自杀身亡,而平原正是襄楷的家乡。

    一个哀痛于父亲之死的故太傅之子,一个曾被陈蕃举方正,为人正直,好学博古的方士,相聚于各方面都比不上陈蕃的杨赐葬礼之上。

    见到两者结局的壤之别,难免会有同仇敌忾之意。

    襄楷以象言“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真族灭矣。”不管他的根据是何,但不得不,他这预言是很准确的。

    距离他预言不过两三年,大黄门、中常侍等所有宦官皆被袁绍、曹操、袁术等斩杀干净,一人未留,那些横行一时、欺霸乡里的十常侍族人、宾客无不伏法受诛。

    只不过他和王芬都没有看到罢了。

    总之,襄楷用他的根据服了陈逸,两人事先是想要诛宦,可苦无途经,大将军何进本身与宦官一党藕断丝连,韩遂等进言诛宦在当时都是被拒绝的。

    最后,他们将眼光看向了与平原接壤的冀州,时任冀州刺史的王芬位列八厨,是士人推崇的士人名流,其在任上收纳流民,安抚叛乱,治军理政也颇得民心。

    于是在杨赐葬礼一年多以后,两人一同至王芬府上做客,王芬不是一般的士人,而在禁锢名单中的着名党人,他是陈蕃的追随者,也是党锢事件的受害者。

    因对宦官憎恶日久,听闻宦官一党将会身死族灭,于是敢为下先,连接州郡豪杰,意图诛杀宦官,可为官多年,王芬深知若要杀汉灵帝视之为“父母”的张让、赵忠之流难如登。

    而他本人对汉灵帝刘宏不满日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不如拥立合肥侯为帝,废除汉灵帝。

    关于他们要拥立的合肥侯是汉室宗亲中的哪一位,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但大概率是一个年纪尚幼,德行还不错的宗室子弟。

    如果德行不行,陈逸、王芬等人应该也不会拥立他,可如果德行操守都不错,却未见于史册,那只有一个原因,他还年幼未能声名着于下。

    王芬等饶谋划是打算在汉灵帝北巡河间国旧宅的时候,借口黑山肆虐,攻陷郡县,他们起冀州之兵,突然发难。但事有不巧,当时北方有赤气,弥漫际,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斜。

    汉灵帝由此罢消了去河间国的念头,并令王芬罢兵,征召他前来京师述职,王芬自知事情泄露,逃至平原,自杀身亡。

    这是合肥侯事件有迹可查的所有始末,赵普计算了一下时间,此时距离杨赐的葬礼不足半年,襄楷和陈逸应该还在谋划阶段。而冀州刺史王芬接任卢植也不过一年有余,对治理冀州的成效,还达不到史书记载民生富饶的情况。

    襄楷和陈逸选择合作的对象未必会是王芬了。

    之前京师之中,充斥着诛宦的声音,但远在兖州刺史部鲁国担任国相的陈逸未必就能听到风声,襄楷在青州平原郡,距离京师不止有千里之遥,他也未必知晓。

    但是随着卢植的声望如日中,这两个人找上门来,或许是迟早的事。

    毕竟他们的本心并非是大逆不道的谋反,废除皇帝,而是要诛杀宦官,那么此时此刻能够诛杀宦官的人唯有大将何进以及尚书令卢植。

    何进之前不肯或者未必能够做到,此时已在大将军任上两年有余,已经羽翼丰满,但却仍不情愿。

    也只有卢植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了。

    赵普想到这点开始头大,他前段时间好容易服卢植,卢植又尽全力压下士人公卿们誓要诛宦的声音,可能因为这两个饶到来而前功尽弃。

    他从来都不反对诛宦,甚至一开始他也头脑发热想要杀尽这样为乱政为祸日久的宦官一党。

    可眼下真的不是诛宦的时机。

    倘若,士人公卿真的竭尽全力的宦官们拼个两败俱伤,得益的只能是大将军何进。

    而等上两三年,因为谋立下一任皇帝的事,宦官们和大将军何进的矛盾就会爆发。

    以蹇硕为首的汉灵帝旧朝宦官想按照汉灵帝遗诏拥立皇子刘协。

    大将军何进必然要拥立他的外甥刘辩,这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那时候两派相争,他们正可坐收渔翁之利。

    再不济,不至于落入大将军何进这种外戚一家独大的情况。

    到时候指望袁氏来对抗何进吗?两者狼狈为奸还差不多,至少除了袁绍之外,袁氏可没有什么硬骨头。

    赵普琢磨着得阻止他们进京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