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督抚天下 > 督抚天下最新章节列表 第三十七章 万寿寺之会
    永琰道:“阮詹事无需如此自谦,我听说过阮詹事履历,你自进士登科,至今也只满三年,便已是三品小弟草率呢?”

    那彦成叹道:“你以为自己谨言慎行,旁人就不会别有用心了吗?眼下朝廷,每有言语,必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些年来,捕风捉影,寻章摘句之事,还算少吗?你以为自己所言,都是孔孟圣哲之道,殊不知这孔孟之道,本就不能无关政事。嘉亲王和你叙及同门之谊,你当时就应当避言其他。他和你相言节用之事,是他身为亲王所该执掌的吗?我当时示意于你,你没多言也就罢了,可为什么和成亲王交谈之时,你先引他诗文,后又说起这治国平天下之事?若是那心术不正之人,说你借治平之语,劝成亲王夺太子之位,你又当如何自辩?”

    阮元听他这话,也不禁愣在当地,他知道此时朝中对立储之事,早已议论纷纷,可没想到这些纯出于经术之言,也会被人拿来做文章。只好应道:“东甫,其实我想无论成亲王还是嘉亲王,这都是和我第一次讲论学问,他们总不至于有意倾陷于我吧?”

    那彦成道:“他们毕竟是皇子,是和硕亲王,皇上对他们,不能说亲密无间,至少也不会因这些经术之语去牵强附会,去数落他们的不是。但你不同,你一年就从七品升了三品,不知朝廷里多少年久淹滞之人,早就已经盯上了你。今日二位亲王同日出游万寿寺,也不知多少人派了多少眼线,在盯着你,你和成亲王、嘉亲王这些话,必然会被他们拿去牵强附会一番。到那个时候,你觉得皇上还会对你深信不疑吗?只要皇上对你有半分猜疑,自然会有人不断寻你的不是,到那个时候,只怕我也保不住你了。”

    其实那彦成还少说了一个人,乾隆此时虽在热河,京城皇子行迹,却都一清二楚,此番出行,也是乾隆默许,永瑆和永琰才能出宫。至于出宫后如何行事,乾隆自也有亲信盯着,想知道阮元和两位亲王说了什么,对乾隆而言,原是易如反掌。

    阮元听了,也一时默然不语,直到此时,他才渐渐明白,为什么李晴山、钱大昕等人,会从最初对官场的一腔热血,变成最后的心灰意冷。甘肃冒赈、文字之忌或许只是一方面,官场上这种相互倾轧,无休止的猜忌构陷,同样让那些天性质朴之人难于立足。自己原本已是无比谨慎,可不想在那彦成看来,自己距离立足朝廷所需的谨慎,还差得远。也对那彦成道:“东甫兄,是小弟言语不慎,一时年轻气盛,说了不该说的话,让东甫兄为小弟忧心至此,实在过意不去。”

    那彦成道:“伯元也莫要太过紧张了,其实我刚才所言,也是最坏的情况。你确已比平日小心了不少,今日言语,我觉得也不算多。加上你平日侍奉君侧,性情如何,想来皇上是知道的,也不会仅因你今日这些言语,就疏远了你。但你还是要记住,凡事积少成多,若是今番之事再来上几回,皇上什么态度,我就不好说了。”

    忽听后面一人道:“伯元,东甫,在那里说什么呢?快些过来,你们说今年这秋天也真是,早上还那么冷,到了正午却同盛夏一般。正好这里啊,有几棵大松树,我们每人选一棵坐下,我看也还够用。怎么,你们要是再不过来,就没地方乘凉了啊?”却是刘凤诰在二人身后唤他们过去,自那次酒宴阮元替刘凤诰出了酒钱之后,他看着阮元为人和善,毫无自傲之心,加上自己也升了四品,先前羡慕之心,也早就收了,反而和阮元多有交流。这时来唤二人,也不觉得生分。

    那彦成也笑道:“原来是金门啊,刚才和伯元聊了些家事,一时忘了各位,原是我的不是。瑶华道人最好品茗观松,这品茗之事已毕,正要和各人一起观松呢。”说着和阮元一起走到中间松树下,各挑一棵松树坐下了,环视四周,奇道:“瑶华道人和成亲王、嘉亲王呢?这观松之趣,最为难得,他三人却去了哪里?”

    “阿弥陀佛,那大人切勿着恼,瑶华道人和二位王爷,方才说有事相商,去了后面蔬圃之中。不过我等七位,也自有我等的缘分,这里百年老松,共有七株,世有‘万寿七松’之名。我等七人各居一树之下,正应着这七松,难道不是另一番因缘?”原来是莲筏方丈到了,这时七棵大松树还有一棵树下无人,莲筏便在下面坐了,拿出一柄折扇,道:“之前瑶华道人来过我这里,见这七松奇崛挺拔,便在这便面上作画一幅,名为《七松图》。只可惜这便面之上,有图无诗,今日却要向各位讨教一二了。”说着缓缓张开折扇,将空白的一面对着众人。所谓便面原是上古之物,早已被折扇取代。但清人好拟古,故而也用便面一词代指折扇。

    众人相互看着,那彦成、阮元、胡长龄和刘凤诰是同年进士,资历尚浅,似不能做这主笔之人。弘旿又不在当下,能赋诗于扇的,就只剩沈初和铁保二人。沈初终究是汉臣,不敢在铁保面前有所逾越,便道:“冶亭大人诗才远胜于我,今日题诗之事,便由冶亭大人为之,如何?”四位晚辈自然都无异议。

    铁保主见不多,但眼看这首诗也只能自己来题,只好恭敬不如从命,道:“既是各位抬爱,那在下也不好谦辞了。今日我等七人,正应这七松之数,那么在下想着,这诗便从‘七人七松’开始罢。”略沉吟了一会儿,道:“我这诗便是:‘七人分坐七松树,巨笔写松如写人。谡谡清风满怀袖,一时同证大夫身。’如何?”

    六人听了铁保之诗,也自纷纷称善。其实莲筏身为方丈,原非朝廷命官,但万寿寺乃是敕修佛寺,亦非寻常庙宇,铁保这样作诗,各人倒也没有异议。而且大家也都知道,铁保平日随和,缺少主见,可江山社稷之事却从不含糊。他今日作成此诗,也有劝在座诸人共同洁身自好,勿要因太子之事各立门户之意,都不愿轻易出言,拂了铁保一番好心。

    莲筏唤僧人取来笔墨,铁保将诗书于扇面之上。各人坐于树下,只觉清风阵阵,院外已渐炎热,七松之下却别有一番惬意,不由得一同静坐树下,安享这番清静,直过了大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