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气堡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狂野十八少年时 > 第五百零三章 千帆二代电动车
    经过五月一号的突击调试,二期工厂的所有设备全面符合生产条件了。

    汪春江对电动车厂里的人员进行了一些调动,把原先的一些老员工调进了新厂,进行了一下人员平衡。

    这样原先显得有点人员臃肿的老厂变得清爽了许多。

    原来一期老厂有员工九百多人,在员工的熟练程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些人员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现在正好把这些多余的人全部的掉进了二厂,也算是最大的释放生产力。

    电动车厂一期和二期合起来,合计有员工一千五百多人。

    人员调动完毕,五月二号下午正式开始试生产。

    与此同时,栾深家和谢斌的小厂也同步进行了试生产。

    只有秦纹菊的加工企业还没有进入工作状态,不过他们也耽误不了几天,毕竟秦纹菊招收的那些工人都是老手,只要设备安装调试好,加工就不是问题。

    万帆对自己企业的产品加工质量还是满意的,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栾深家和谢斌小厂的部件加工。

    不过他们两个加工的部件都是低技术含量的,经过技术客人的检测完全达标。

    经过两天的试生产,第一辆第二代千帆电动自行车终于下线了。

    下线仪式弄得很像那么回事,这辆新电动自行车组装完毕九批红挂绿的从车间里出来的,放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台子上,供人们观赏。

    第一代的千帆电动自行车通俗点说,它就是个自行车,只不过安了一套电池电机电控装置。

    虽然第二代千帆电动自行车外表看着它也是自行车,但是和自行车的区别就非常大了,不但造型不同就是气质也不相同了。

    与原来一代的电动自行车放在一起,它给人的感觉就上了一个档次。

    当然在价钱上它也贵了不少,一千二百元的售价比一代足足贵了四百元。

    万帆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策略,既然市场能接受八百元的电动自行车,那么接受一千二百元的电动自行车也应该不在话下。

    那么将来再接受一千五六百元的乃至两千多元的电动车也就不那么心里失衡了。

    第二代千帆电动自行车经过严格的评估,成本被界定在七百五十元。

    这是一个让万帆有点意外的成本,他以为这台新电动自行车的成本怎么也不会低于八百元,没想到比他的预计还低了五十元。

    虽然工艺复杂了不少,在电池增加了一块的情况下,成本增加的真心不多。

    这主要得益于二代电动自行车上的大部分部件都是自己加工,或者是自己关联企业代加工。

    而上一代电动自行车除了那套电池电控系统外,其余几乎全部是外买件。

    纵观第二代千帆电动自行车,大概外来部件只有轴承轮胎以及轮毂电机里和电控装置里有几样小零件,其余部件几乎都实现了自产。

    这样就让产品的成本大大缩短,如果去掉那块多加的电池,二代电动车的成本仅仅比一代电动车的成本高了一百块钱。

    性能方面,二代车显著的变化就是车速的提高,比一代电动车的车速每小时多了三公里,续航力也比原先有一些进步,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优化。

    可以说不论从产品的性能以及骑乘的舒适感上,新车都全面碾压老车。

    第二代电动车下线这天,一些代理商闻讯前来,对新的电动自行车进行了试骑和评估。

    一代电动车有七万辆的年产量,新厂的生产能力略有提高但也仅仅是八万辆的产量。

    千帆电动车现在一代二代放在一起有十五万年产量的生产能力。

    严格来说这个生产力已经不低了。

    第二代电动自行车给出的出厂价是九百元,这样经销商们手里有三百元的操作空间,比上一代多出了一百元的利润。

    五月五号,第二代千帆电动自行车正式面世。

    这个时候,城乡的差距就显露出来了。

    像京城申阳这些大城市,二代电动自行车的入市几乎和一代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无缝衔接,很自然的就进入了市场,并且有不错的销量。

    而一些小城市和农村的销售就不是那么顺畅了,这些小市场的人依然青睐八百元的老式电动自行车,而对贵了四百元的新车不怎么感冒。

    万帆是很关心新车的销售情况的,与第一代电动车每销售一辆企业只有五十元的利润相比,二代电动车每辆的利润增加了一百元,他自然上心。

    二代电动车如果销售顺畅了,在全负荷作业的情况,一个月可是能给他多带来百万元的利润。

    他拿着电话不时的赵永泉,张梁,李明堂等人沟通。

    沟通过后,他的心也算踏实了不少。

    虽然小城市市场销售的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些大地方的销售还是基本让人满意的。

    勉强算是开门红了,这就行了。

    等这个适应过程过后,二代电动车也会火爆起来。

    与千帆二代电动车的火爆还没到来相比,安全的呼啦圈却火爆起来了。

    到了五月中旬,呼啦圈开始起势了,就连红崖这样的小城,在大街上也开始出现众多摇呼啦圈的人。

    当然生产呼啦圈的企业也多了起来。

    到五月七号,安全已经做呼啦圈两个月了,第一个月他做呼啦圈,最初没当回事,白白耽误了近十天的时光,第一个月他仅仅只赚到了两万块钱。

    但是第二个月他就开始撒野了,尤其从雇人开始三班倒算起。

    他的小机器满负荷的情况下,一个小时可以生产出八十个呼啦圈。

    一天一夜能生产出一千八百多个。

    三班倒的结果是第二个月产出了将近五万个呼啦圈,赚了六万多块钱。

    两个月下来他已经有了八万元的财产。

    但是随着呼啦圈的火爆,制作呼啦圈的原材料成本开始上涨。

    这样一来,制作呼啦圈的成本就又多了一毛。

    从第三个月开始,他每做一个呼啦圈的利润也就下降了一毛,现在维持在一块一毛钱左右。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个月说不定呼啦圈的利润就会掉到一块钱。